卷不动了,躺平吧

“内卷”无疑是最近几年国内最常听到的热词之一。

它轻易就能引起多种不适,将令人窒息的压力、焦虑混杂着苍白的无力感一股脑儿地抛向人们。从尚在读书的孩童,到职场打拼的青年,乃至混迹社会已久的老鸟,极少有人能够幸免。面对凌厉的攻击,人们祭出了「躺平主义」,试图以一种极端的非暴力不合作方式苟延残喘。

然而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对抗,却更像是一面白旗,不仅徒劳,还会让个人前途、族群命运和社会延续付出难以估量的巨大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一现象及其揭示的困境当然并非中国独有。

优秀的绵羊

2014年出版的《优秀的绵羊》一书,开篇就从当代美国青年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以常春藤式的精英教育为代表,对教育体制进行反思和批判。书中对美国孩童一路披荆斩棘、殚精竭虑杀入常春藤名校的记叙,无不与当今中国青少年正在经历的教育内卷吻合。由此可见,至少在中美两国,“卷”是一个共通的现象。

进入常春藤大学等于搭上了通往精英阶层的直通车——这是整个社会为年轻一代呈现的现实,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无数家长对子女的期盼,成为学子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等”去追求的目标,“而这些牺牲恰恰又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僵化的考试体制

数十年来,大学录取考试体系、招生机制不断升级迭代,成为一套复杂的、标准愈来愈严苛、框架越来越僵化的系统,并且被高度商业化运作的高校*“运用得淋漓尽致”*。

“应试教育”成为一个庞大的、利润丰厚的产业。这条通往精英之路上的竞争是如此惨烈、如此消耗,以至于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时不具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需要的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更罔论对内心真正志趣的了解和对未来职业的深入思考了。

精英主义的功利化教育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在耶鲁执教多年。他以局内人的视角对常春藤名校的学科和课程规划、教授评价体系和教学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德雷谢维奇指出,高校过度商业化运作、注重技能培训而非思想启蒙、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验,不能激发学习和创新的热情,更让他们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功利主义的世界观,在精英大学尤为流行,学生们“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模仿中上阶层的白领”,就业方向则明确地以“财富、资历和声誉”为不二选择。作者不无调侃地说:

表面上我们在呼吁“多元化”,但现实就是香草味,只不过是跳出了32种不同的口味而已。

博雅教育

为了应对精英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德雷谢维奇主张重视并普及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需要强调的是,博雅教育并非很多人认为的文科教育,而是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人才。其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外,作者也强调要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教育体验,倡导更加公平和平等的教育,重视整体社会的发展,而非仅仅培养少数精英。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

《优秀的绵羊》一书对于我们反思自己身处的现实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任何人的人生路径和未来都不应该按照某种他人设定的框架来执行,充实的人生离不开丰富多元的可能性

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改变糟糕的教育体制,但可以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自我突破的勇气,不断通过自我教育来获得成长。而为人父母,则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反思一下,究竟是要一头扎进“教育内卷”的漩涡,还是从提升自我开始,和子女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