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
这是一本工具书,并且是一本「不可告人」的工具书。
说它是工具书,是因为书中列举的概念不仅数量多,而且名称拗口。比如:后此谬误、假两难谬误、否定前件谬误、肯定后件谬误、中词不周延谬误,甚至还有“谬误谬误”…… 如果不是作者给每一条名词配以详细的事例,恐怕大部分读者都会云里雾里、知难而退。即使有了那些例子,想要记忆下来也是颇有难度的,倒不如用上的时候把书拿来查一查,再时常付诸运用,才能逐渐吸收内化。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工具书吗?
但又为什么「不可告人」呢?
因为书中传授的方法皆可用于揭穿骗局、戳穿谎言——这是极度危险的,轻则让别人没面子,重则破了他人的财路,挨一顿打事小,丢了性命就事大了。如果不想惹是生非,变成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就最好一个人躲起来悄悄读,学了点儿啥切忌在人前炫耀,以免招致灾祸。
伏尔泰警告道:那些能令我们相信荒谬之事的人,也能令我们犯下残忍的罪行。
古伦姆斯,这本书的作者,也尽量甭跟人提。咱们看看他的一大堆头衔:物理学家、科学作家和公共科学传播者——妥妥儿的理中客,声名狼藉的臭公知。原版书名叫《The Irrational Ape》,直译过来是“非理性猿人”,封面上还印着一只黑猩猩毛茸茸的大手——毫不掩饰对人类的鄙视,充满了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傲慢,简直“辱”界天花板。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没有打消阅读此书的念头,那我们就来说道说道《反智》一书究竟价值何在。
生物学家威尔森曾说过:
我们人类具有旧石器时代的情绪;中古时代的习俗;以及上帝般的科技。
正是这样巨大的差异,给人类带来了真正的挑战。情绪易受挑动,理性则难以唤醒。尤其是,我们生活在「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即时取得大量知识的年代」,可悲的是,它为各种偏见、误解、骗局和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史无前例的自由。它们利用人类潜意识中固有的各种认知偏误,不断放大增强,积极煽动我们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作者指出:
如果我们想要做出健全的决策,就必须学会如何区分信号与杂音,并注意和体察悄悄靠近我们的错误推理。
虽然我们经常自诩具有其他物种没有的智能,具有「推理、反思和推断的能力」,但要做到积极、正确、有效地调动这些能力,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从前文列出的各种“谬误”的名称上就能体会到,与理性、认知、思考相关的东西都不那么“友好”,不直接、反直觉、烧脑。在刷抖音、聊八卦等各类“奶头乐”咫尺可得的时代,逼着自己去提升认知能力,去坚持批判性的、分析性的思考、去追寻理性,无异于一种自虐式的修炼了。
实际上,人生旅途中,无论是生活里还是职场上,总会时不时需要运用理性来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积极有效的决策。你难道会心甘情愿变成易受煽动蒙蔽,决策时被情绪左右的“猿人”吗?
我们需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先反思,再反应,接受证据,而非受情绪的导引,而且永远要自我矫正。
《反智》一书亦可作为趣味读物,其中列举了许多论辩故事,远至希腊罗马,近到反疫苗潮流。既让人增长见识,又发人深省。然而要想真正将本书的知识加以吸收,恐怕就不得不放慢速度,在阅读时不断参照对应的定义,甚至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幸运的是,对那些想更深入一步的读者来说,绝对不乏将书中的知识付诸实践训练的机会——这当然要感谢社交媒体。不过,别忘记前文关于「不可告人」的警告。
在美丽的贝贝尔广场中央,有一片地板是透明的,你往下看,会看到一排排空荡荡的书架,上面一本书都没有。旁边有一段题字,摘自德国诗人海涅的话:「这只是一场前戏;会烧书的地方,最后也将烧人。」
结尾之前,顺便推荐另一本可与此书搭配阅读的书:《泛蠢》(陆译《反直觉》,作者麦克·莫布思)。两本书主题相同,但应用领域的切入角度有所不同:《反智》侧重一般争议性议题;《泛蠢》则侧重组织管理和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