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
《雪崩》是一本极具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它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令人目眩的高科技世界,那里有虚拟现实的掌控者、神经语言学的秘密、恐怖的病毒式语言以及繁荣躁动的黑市经济体系。这个世界中科技发高度发达,社会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名青年黑客与一位名叫“恩”的神秘神庙管理者,合力解决一系列重大事件,引领我们一起探索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雪崩》一书意外地火爆起来跟热炒“元宇宙”概念有直接关系。作者尼尔·史蒂芬森在中文读者中被称为“尼尔大师”——除了每隔四年推出一部脍炙人口的大作这一原因之外,更因为他创造了metaverse(即元宇宙,书中译为“超元域”)这个概念。
在小说中,所谓元宇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虚拟现实空间,人们通过自己的数字化身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这个虚拟的宇宙内不受物理规律的限制,人们可以轻易地飞行、变形、甚至实现永生。元宇宙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它在许多VR、游戏和文化中被使用,展现出了科幻作品对现实的深远影响。
其实,这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对21世纪的假想远不止于元宇宙。小说的世界设定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重大领域:极度通胀的经济系统终于崩溃,国家也随之分崩离析,政府失去了控制权,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已经碎片化。信息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大数据则是各式各样的资本集团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借此最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身处21世纪初期的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就能对这些有所体会。
如果仅仅读到男女主人公如何与邪恶势力战斗并拯救人类的故事,那么《雪崩》算得上一本十足的爽文。对那些更爱探索和思考的读者来说,很难不被所谓“神经语言学”这个概念吸引。它的重要作用,与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中的“心理历史学”异曲同工。但尼尔·史蒂芬森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另辟蹊径地阐释神话传说和宗教历史,推导苏美尔和埃及古文明的语言对人类文化和命运的影响,并不乏真实学术著作的引用,让他所发明的“神经语言学”令人信服。
该学科将语言和神经科学结合起来,研究人类语言的产生、理解和表达方式,属于计算机语言、人类神经系统和语言学的交叉领域。在小说中,这门学科被用来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将人类大脑中的思想和概念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二进制代码。回到现实,我们恰好在经历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所带来的震撼,不得不再次惊叹尼尔的大师绝非浪得虚名。
抛开科幻语境,语言从来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和思想框架。就前者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探讨人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本质;而就后者则尤其强调了语言对人类思维的塑造。小说中的邪恶势力编制了巴别语(Babel),并通过雪崩病毒的传播来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这是否让你想起乔治·奥威尔的「新话」?《1984》中写道:
「新话」不仅是一种新的语言,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它被设计用来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
温斯顿·史密斯虽然成功意识到了“老大哥”的谎言和虚伪,但最终还是重塑了自己的思想,爱上了“the Big Brother”——这其中“新话”功不可没。
与《1984》令人唏嘘不已的晦暗结局不同,尼尔·斯蒂芬森给了我们一个快意的结局。这也让这本小说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观照现实,它甚至多少有点儿奇妙的治愈作用。
《雪崩》亦可视作一则警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如果不能善用技术,我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甚至会遭受毁灭性的后果。
为了粉碎对上帝的挑战,祂让人类的语言四分五裂,巴别塔倒掉了。但作者别有洞见地指出,语言的千差万别恰恰也让社会和文化充满了多样性,让人类智识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今天,AI正在突飞猛进地打破语言壁垒,福兮祸兮仍未可知。尽管如此,作为人类,我们一定不会“温顺地走进那个(充满未知的)良夜”。